慧眼看世界——記憶的學問
2017-10-16
科學家一直以為記憶由「短期記憶」開始,之後再形成「長久記憶」,這理論近期被多間大學的研究員推翻,並發現大腦同時製造短期或暫時,以及長期或永久的記憶。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更發現,海馬體對記憶和相關記憶及認知障礙有密切關係,以低頻活動刺激海馬體,能激發大腦皮層、視覺、聽覺和觸覺的聯繫活動,有助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。
看到這裏,相信大家都想知道甚麼是低頻活動。原來低頻活動經常出現在學習和記憶相關的慢波睡眠期,而慢波睡眠期是一種深度的睡眠狀態。所以很多專家都鼓勵人們多睡覺,甚至日間小睡,從而改善大腦認知和記憶力。有研究發現,二十分鐘以內的小睡已能促進大腦的專注力和活力。如果有六十分鐘至九十分鐘就更好,因為當中已包含慢波睡眠,對學習和記憶最有幫助。至於最尷尬的是三十分鐘,因為這段時間容易產生睡眠惰性,很難清醒。
如果真的想增強記憶,可持續鍛煉「位置記憶法」,即是將想記住的內容,結合到一個你非常熟悉的環境中,並以視覺創建—連串的記憶線索,從而提升記憶力。荷蘭有研究發現,只要持續以這個方法操練四十天,每天半個小時,人人都可以變成記憶專家。當然,大家記得練習完後要睡覺,否則只會事倍功半。
張慧慈